Connect with us

房產專家意見

住展評論:桃竹豪宅六字頭,僅限竹北

發表於

on

近日,某報刊登了新竹地區房地產市場相關報導,主要描述當地實價登入超過6字頭單價的豪宅案例;然而,第一段強調這是『桃竹苗』房地產市場歷史上第一次有6字頭的豪宅交易價格,標題更加聳人聽聞:桃竹豪宅突破6字頭!

一般來說,將桃竹苗三區合併討論似乎是一種不成文的做法。但公平地說,如果今天討論房地產,桃竹苗有四個縣市,性質真的很不一樣。

苗栗不用說,雖然靠近竹南,但也許政治氛圍和許多其他因素,區域房地產市場無論是價格還是供應,都無法與桃竹兩區相比。不僅如此,根據住房展覽住房網路企業研究辦公室的觀察,桃園和新竹、市場模式或外觀也有一定程度的差異。

首先,在客戶層面,桃竹基本上屬於國內需求市場模式,但桃園部分地區實際上有相當多的脫北者。相比之下,新竹地區台北客人的足跡較少。

但兩區最大的區別在於『科學園區』這個環節。正是因為有了新竹科學園,才孕育出了竹科新貴的嬌客,使得園區周邊地區的供應量相當可觀,無論是新竹、竹北兩市,還是相對偏遠的芎林、新浦等二級鄉鎮,甚至苗栗竹南都受益。

相比之下,桃園主要在當地客人購買,除了幾個具體的街區,主要是在當地客人購買;桃園也有類似的公園(工業區),但顯然員工的購買力無法與竹科人相比。因此,雖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領域越來越廣,但價格略低。

從這裡回到上面的報導,你會發現它的標題真的很有問題。是的,新竹地區確實有6字豪宅價格;事實上,本報告只涉及新竹地區。但除此之外(「若山」系列),屬於竹北(高鐵特區),多為3字頭市場,真正站在4字頭上的人很少,更別說5字頭了。

即使是最早發展起來的新竹市,近年來交易站也很少出現5字頭的案例;從報告中列出的資料可以看出,新竹市的最高單價約為45萬/平。

不僅是6字頭價,整個新竹也是特例,不正常,桃園也是如此。根據住房展覽房屋網路企業研究室的歷史資料,到目前為止,桃園最高單價(品牌價格),最多50萬平方米,也很少,可能在藝術文化特區,唯一的例外是舊城國泰建設「國泰賦都」,104年底預售價高達52萬/平;至於交易,最多接近50萬/平,真正站在五字頭的人很少。所以這個報告『桃苗豪宅衝上6字頭』標題,下得真的很欠考慮,甚至可以說是偏概全。

繼續閱讀

建案情報

全臺Q1北台灣十大推案熱區稱霸

發表於

on

@

今年全臺Q十大推案熱區呈現北熱南溫。自2021年國內疫情爆發以來,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低利率和熱錢為榮耀。據591新建案統計,2022年台灣季度前十大行政區之一,雙北市和桃園表現不錯,一口氣就有七個行政區上榜;另一方面,新竹和中南部明顯收斂,不僅台中和高雄只有三個區進入榜單,近年來台南和新竹的熱度更高,形成了台灣北部的獨特局面。

│591新建案指出,台北市近年來在都更案和房價上漲的加持下,案件數量持續上升。大安區排名第一,總銷售額高達450億元「台北之星」一注量能大爆發,一口氣衝上近500億元大關,年增長454.9%,本賽季案例已超過2021年,奪冠也就不足為奇了。此外,黑馬北投區首次進入榜單,過去地理位置有限,房地產市場熱度平平。出乎意料的是,在蛋黃區房價飆升和該地區新案例6、7字頭的相對優勢下,它意外地吸引了建築商和買家的注意,並一路排名第十。排名第二的新北市新莊區,隨著機捷和環形線北環段的開通,生活功能逐漸完整。此外,除了依靠副都心、重劃區、舊市區等新案件的供應外,最近還加入了農仔市重劃區。因此,本季推案爆發至323.3億,年增幅573.5%居全臺之冠,估計未來區內推案仍有一定動能。

│桃園、新竹推案兩種情桃園市依託中裡、桃園兩區重劃區供應,單季繳納100多億元的好表現。例如,近年來,隨著雙北客戶的移民,中利區青埔特區的交易量一直保持在高階水平,對電梯大樓2、3房等自用產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,這也使得房價飆升。目前除A17領航站周邊有3字頭新案,其他地區市場已站穩4字頭。反觀桃園區在首季缺乏大量體指標案支撐下,成為榜上唯一年增幅下滑的行政區。此外,過去,隨著竹科概念區和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,近年來,隨著精華區土地稀缺和地價快速上漲,大量新案件進入市場,整體供應有限。與具有代表性的竹北市一樣,目前不僅縣治二、三期新案開價已達字頭,高鐵特區周邊新案開價也更具挑戰性。圖片/中利在青埔的支援下,案顯著增加。

│本季由北屯、西屯等交易熱點地區列入中南部推案冷台南觀的大台中地區。近年來,由於建設和人口紅利的刺激,排名第三的北屯區房價大幅上漲。以14期重劃區和水特區為首的新案市場已經坐五望六,價格直接上雙北。此外,排名第五的西屯區有七期重劃區,全臺著名的豪宅配送中心。隨著利率低、熱錢多,疫情帶動富人迴歸,鼓勵豪宅交易買氣。另一方面,本季除高雄外,只有鹽城區總銷售額140億元「港灣1號院」在名單上,台南積極擴大科技產業在南科等地的工廠,與建商進行搶人大作戰,導致缺工缺料沒有緩解;另一方面,重劃區,如東區平實重劃區,在地價漲幅過大、面臨房地產投機、利率上漲等隱憂的情況下,建商普遍不動,是全區掛零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繼續閱讀

房產專家意見

竹科只有塞車加廠房!工程師嘆「像工作機器」:懷念台北的絢爛

發表於

on

@

竹科是台灣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區。只要上下班時間,路上都是車,堵得水洩不通。一位剛到竹科工作的工程師說,公園裡經常會出現堵車問題,乍一看,公園裡擠滿了汽車廠。「沒有別的了」,覺得自己像是工作機器,想起台北的繁華跟絢爛,待在新竹生活一天比一天還要煩躁。

原PO在PTT剛來竹科工作,公園裡各種塞車,街景看過去只有車和廠房,「沒有別的了」,進入公司後,幾乎看不到外面的風景,就像一臺日復一日的工作機器,「與台北的繁華與絢麗相比,下班後可以搭捷運而不堵車,找停車位」,越想越煩躁,「在公園工作多年的人能分享如何度過數饅頭嗎?還是讓大家再選一次,想去哪裡工作?」 【廣告】帖子一出來,很多網友都有同感。「新竹交了這麼多稅,城市規劃和大便一樣。」、「在交通房價改善之前,整個台灣真的是最糟糕的」、「新竹更適合宅男和已婚人士」、「光是新竹風就讓人煩躁」、「家附近很難找到美味的食物。

吃飯只是為了生存」、「大學和碩士班的學生去新竹工作後,都經歷都經歷過一段煩躁的時期」、「桃園都屌打新竹,我就是這樣離開的」。許多網友還提到,新竹是一個賺錢的地方,「賺不夠真的不要等新竹,太不友好了」、「我的許多同學在竹科賺了很多錢,都回台北了」、「朋友週五光速乘高鐵回台北,週日乘最後一班車去新竹。新竹是很多人賺錢的地方,沒有任何愛和情感」、「賺錢離開更實際,房價收入越來越不友好」。但也有人指出了台北的缺點,「以前住台北到處都是人,讓人更煩躁」、「台北擠捷運更煩躁」、「台北天天下雨,溼冷天氣不好」、「台北很煩人。又溼又悶。生活費用太貴了。新竹空氣好,綠地多,但生活單調。」、「台北上下班的捷運是零距離擁擠的人」。

繼續閱讀

房產專家意見

非科技產業洗到外圍!1400萬「新竹6區」找房子的地方人:快往這裡看

發表於

on

@

近年來,在竹科、升級合併等話題的影響下,新竹縣市房價大幅上漲。根據實價登入資料,近一年有一半的十大熱門交易路段,包括竹市東區光復路、明湖路、慈雲路、中央路,平均單價13.7-36.4萬,北武陵路,中山路19.8-24萬;竹縣竹北勝利八街一段、興隆路一段、六家五路一段、光明六路東二段、勝利十一路30.1-40萬。 一位自稱在新竹市非科技行業的上班族表示,由於房價昂貴,他開始在外圍看房,列出了楊梅、湖口、南寮、香山、竹南、頭等6個區域,並在1400萬元以內設定了新房。 一位自稱在新竹市非科技行業的上班族表示,由於房價昂貴,他開始在外圍看房,列出了楊梅、湖口、南寮、香山、竹南、頭等6個區域,並在1400萬元以內設定了新房。

竹科區塊是大新竹房市的主力軍。
他指出了上述輕微的缺點,如楊梅、湖口高速公路堵塞;南遼旁邊是空軍基地,有噪音問題;香山生活功能似乎不是很好,上升很多,同樣的價格可以在其他地方買到更新;竹南,頭是苗栗門,楊梅離新竹差不多,不知道從哪裡看? 網友眾說紛紜,「楊梅、湖口塞到爆,別考慮。

其實南寮飛機的聲音還可以考慮」、「新竹市明湖,以前竹教大那帶咧?」、「目前,明湖路應該是東區最便宜的地方」、「竹南,頭可以住得很舒服,苗栗門牌怎麼樣?」、「竹南體育公園漲到30萬,現在還嫌門牌,難怪手腳慢」、「香山看地區,靠近舊市區不會功能差」、「牛浦有1400萬以內的新房」。 其他網友提出綜合考慮,「靠近新竹的生活範圍可以選擇新豐和湖口。除了鐵路通勤,它還具有一定的功能;如果你經常去竹北,你可以考慮在新浦、雄林和牛浦附近找到一個好的。現在竹光和公路三路將開通」。 當地人指出,若原PO在新竹市工作,想要竹市門牌。如果你想用這個預算買一套新房子,建議儘快去頂浦和牛浦;如果你不介意門牌,接受駕駛通勤,你可以考慮竹南和第一份。

事實上,竹北更北的外圍離市區更遠,自用非明智選項。 他還提到了為什麼臺積電周邊的明湖、高翠和公園外的寶山、香山、南寮有很強的抗性?認為關鍵是「學區」。因為大部分工程師買盤還是會介意升學率,導致現在搶破頭的局面。並直言「目前竹南頭份的最佳學區國中表現比高翠&寶山地區來得好」,如果以後有生孩子的計劃,強烈建議考慮學區因素,否則換房也一樣累。

全球房地產情報辦公室主任陳炳辰曾指出,大新竹房市以竹科區塊為首,外圍房市大多是特定的生活圈,具有優勢。例如,香山區以牛浦重劃區為主力軍,在公平開放的情況下,增加了區域房地產市場的利潤,創造了與竹科、市區或其他地方交通的便利性。附近有許多高校,加上工廠就業人口和商店商業區的形成,與房價相對較低CP值。更多新聞報導→住15戶新建案「共享社群公電」1.8萬元比家用還貴。網路拉:吃電怪獸在這裡。

繼續閱讀

房產趨勢

Copyright © 2021 大台灣房地產資訊聯盟